“赶快去买面,再不买,后面吃的面就是芽麦产的面粉,生产出来的面发粘,根本就不好吃。”——现在很多地区都在传播类似的传言,导致各地都在抢买各种面粉,然后面粉借机大涨价。但这种传言是真的吗?
首先小编在这里百分百完全否定,能说出这样话的人只能用“无知”二字来形容。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芽麦磨出来的面粉颜色发青,做出来的面条没有韧性,不筋道,易断裂,捞不到碗里,吃着酥软。用芽麦面粉蒸出的馍,颜色发青,发粘根本不好吃。用芽麦面粉制作的“糊汤”倒稀且难喝,那时候没有任何的方法能够进行处理,所以芽麦做出来的面粉非常的难吃。#小麦#但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面粉加工的技术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面粉企业会根据发芽小麦的这一特性,在制粉时先皮后制粉,从而解决发芽小麦粉发黏的问题,达到合理利用芽麦的目的。发芽籽粒在30%~40%的芽麦经剥皮制粉可以加工出不黏的面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这也是为何面粉企业在收购芽麦的时候,对于发芽率有严格标准的原因。
其次我们要知道芽麦的主要用途:芽麦它只是小麦长了芽子而已,但不影响小麦的质量,相当一个人长头发与不长头发的区别,这也是为什么饲料企业和面粉企业都争相抢收芽麦的原因。但这里要说明一下,他们抢收的芽麦虽然都有芽,但是毒素不超标,如果出芽率较少,面粉厂也可以用,但用量基本控制在10%左右。那些超了标的芽麦,最终的宿命只能是进入到饲料企业,根本无法进入到面粉企业。
所以,那些喊着芽麦生产出来面粉不好吃的人,都是活在过去,现在是新时代了,思想得转变,不要被一些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谣言所蛊惑,不要高价去抢面粉,能吃多少就买多少,到了夏天,面粉不好储存,别吃不完生了虫子,无形中又浪费粮食和金钱。
此话题到此为止,咱们言归正传。小麦的最大出口就是面粉企业,而现在这个时间节点,面粉企业正式进入到了销售淡季,叠加面粉企业的严重过剩,在这种背景之下,面粉企业如何涨价收麦?
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基层粮商使劲抢去呗,反正你们抢多高,最终也是卖给我,不卖就不卖,你们免费替我存储,各种资金、成本都是自己拿,我就在这里看着你们抢,我看什么时候卖给我?我也不用花利息。所以说,当下不理智的贸易商去高价抢小麦,就是“找死”。而聪明的贸易商不是在做流量就是在观望,然后等行情稳定以后,给出市场明确的方向后,再去收粮。
如果价格下跌到一定程度,那么大量的资金就会进场,然后再把价格抬高,但现在这个节点,资金根本不会进场,只要不进场,那么小麦价格的大涨遥遥无期。手中还有陈麦的贸易商,市场早已经判定结局,一个字——输,设想未来的价格会涨到1.6元的价格,可能性太小,所以现在再去研究陈麦已经没有意义,再怎么挽回也是输家,而且输的彻彻底底。
年6月15日全国最新小麦价格河南周口五得利:新陈麦1.41元/斤,涨1分。
河南遂平五得利:新陈麦1.42元/斤,涨1分。
河北大名五得利:新陈麦1.38元/斤,涨2分。
河北雄县五得利:新陈麦1.36元/斤,落5厘。
河北禹城五得利:陈麦1.38元/斤,涨1分。
河北青岛五得利:陈麦1.38元/斤,涨1分。
河北发达集团东区:新麦1.元/斤,涨5厘。
山东菏泽天邦:新陈麦1.42元/斤,涨3分。
陕西渭南五得利:陈麦1.元/斤,落1分。
陕西咸阳五得利:陈麦1.5元/斤,落2分。
未来小麦的价格会形成南北价差,而不是芽麦与优质麦价差现在很多人把芽麦与优质麦看作是未来价格的分水岭,但小编个人武断的认为南北两地会形成分水岭,特别是河南地区的价格将要高于北方地区。贸易商朋友看到这里不要认为河南地区可以大刀阔斧的收购了,千万不要,因为小麦市场有两个庄家,一个是面粉企业,一个是储备库,如果你高价格收购优质小麦,相当于倒逼他们涨价,那是万万不可能,我们要作庄家的追随着,而不是抢占他们的高地,否则会为未来赔钱埋下伏笔。
现在各地的储备库全面开始进行收购,他们的收购价格一定会提振市场的信心,但这个操作的根本目地就是——和稀泥。因为早晚有一天他们都要收购完,当他们收购完之后,前期高价收购的小麦如果卖不到储备库,只能是面粉企业。面粉企业的套路在前几天的文章中已经描述得清清楚楚,在这里就不赘述了,大家懂得都懂。
大家有没有看到,储备库一面积极的收购着小麦,那边却在积极的拍出小麦,我们只看到了价格的变化,却没有看到一进一出的动作变化,说明他们也想借着这波东风完成自己的任务。假设未来会有增储,也是定量,因为收进去多少,早晚会吐出多少。
最终市场中的大部分小麦还是要进入到面粉企业,这也是小编一直阐述的出口问题。所以大量的小麦最后不论在谁的手中,都是需要变现的,只是你变现的时间不同而已。变现的群体多,下跌幅度会大一些,反之下跌的幅度就会小一些,但不能阻止小麦的下跌之后。在下跌过程中还会有反弹,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一定会有情绪或其他的事件改变短期的价格方向,但不会改变整体的趋势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就是考验农户和贸易商卖粮的时机,看对了,大家其乐融融,看错了,大家怨声载道,没有办法,这是市场,不是人情世故,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农户的惜不惜售,更不会改变市场的结构。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分歧越大,行情越大。物不极则不返,恶不极则不亡。(个人观点,仅供参考)